1. 工信部:鼓励国内外的骨干企业统筹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提升芯片全产业链供应能力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表示,下一步,将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加强沟通合作,鼓励国内外的骨干企业统筹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提升芯片全产业链供应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这是国务院发布的2020年8号文件,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工作,全力促进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全球合作共赢、共生发展的产业体系。
2.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充分发挥工业的“压舱石”作用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充分发挥工业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作用。尽快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加强大宗原材料供需对接,优先保障基础工业产品、重要生活物资、农资化肥等企业稳定生产,集中力量解决汽车等领域芯片短缺问题,畅通关键零部件供应渠道。
3.Gartner:2021年三星超过英特尔成年收入最高芯片制造商
据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三星超过英特尔,成为顶级芯片销售商。英特尔的收入下降到第二位,只增长了0.5%,达到731亿美元,销售额在前25家公司中增长最慢。
由于内存业务的有力提升,2021年三星的半导体收入激增31.6%,达到759亿美元。该公司上一次排名第一是在2018年。该排名以Gartner的初步结果为基础,不包括台积电等代工厂。
根据Gartner的数据,去年整个半导体市场增长了25.1%,达到5835亿美元,这是销售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
4.工信部:全球集成电路供应链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芯片供应将依然处于紧张状态
1 月 20 日消息,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 2021 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表示,去年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产能持续紧张,各行各业都陆续面临着“缺芯”的问题,对全球产业发展业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中特别是汽车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国内许多家车企因此出现了减产或短期的停产问题。
5.三星超过英特尔成年收入最高芯片制造商,全球半导体市场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
据美国研究机构Gartner 1月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三星超过英特尔,成为顶级芯片销售商。由于内存业务的有力提升,2021年三星的半导体收入激增31.6%,达到759亿美元。该公司上一次排名第一是在2018年。该排名以Gartner的初步结果为基础,不包括台积电等代工厂。
英特尔的收入下降到第二位,只增长了0.5%,达到731亿美元,销售额在前25家公司中增长最慢。
根据Gartner的数据,去年整个半导体市场增长了25.1%,达到5835亿美元,这是销售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
6.英特尔CEO:我们因傲慢输给了台积电,美欧应把芯片制造带回本土
台湾《经济日报》1月20日报道,英特尔CEO基辛格(Pat Gelsinger)正敦促美国与欧洲竭力将芯片制造带回本土。他在彭博The Year Ahead论坛上表示,政府必须考察80%的芯片制造集中在亚洲所衍生出的“国家安全影响”,并从疫情导致芯片断链的情况中学到教训。
基辛格表示,自己一直游说在美扩大芯片生产,目标是美国在未来十年的芯片生产占比能达到全球的30%,欧洲的占比则重回20%,高于当前的12%与9%。他称,将很快宣布英特尔在美国和欧洲制造的拓展计划。
基辛格把公司输给台积电和三星电子等制造同业归咎于傲慢自大和对现有技术的自满,但同时强调,英特尔现在正在迎头赶上,“我们将在四年内发展五个制程节点,它们目前的进度符合预期或有所超前。”
据报道,在上个月,逾50家美国企业的负责人呼吁国会尽快通过520亿美元补助与奖励美国国内芯片制造的“芯片法案”,以及另一项鼓励半导体设计与制造的提案,但此项进展缓慢。
7. Digitimes:2022年国内IC制造商将陆续扩至目标最大产能规模
1月19日,据Digitimes报道,由于2022年芯片短缺未缓解,且供给面仍有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国内对芯片的需求仍将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国内芯片自制比例仍低,建产能将有助提升芯片自主化能力,因此,IC制造业者将持续扩增产能。
8. 港媒:中国去年集成电路生产增速翻番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17日报道,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集成电路产量(包括本土企业和外资工厂生产的集成电路)增长率是2020年的两倍。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生产了3594亿块集成电路,同比增长33.3%。与2020年相比增速明显加快。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6.2%。
*免责声明:本文章内容系转载自百度,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